丙肝

丙型肝炎(简称丙肝),是由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,丙型肝炎病毒(HCV)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,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(HCC),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,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。丙型病毒性肝炎(丙肝)病毒是一种RNA病毒,较容易变异,目前没有疫苗预防。但是丙肝有DAA(Direct-Acting Antiviralagents,直接抗病毒治疗药物),基本可以治愈,治愈率达到95%以上。

基本概况

一、概念:丙型肝炎(简称丙肝),是由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,丙型肝炎病毒(HCV)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,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(HCC),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,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。丙型病毒性肝炎(丙肝)病毒是一种RNA病毒,较容易变异,目前没有疫苗预防。但是丙肝有DAADirect-Acting Antiviralagents,直接抗病毒治疗药物),基本可以治愈,治愈率达到95%以上。 

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? 

(1)经血液传播,主要有:①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。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-HCV后,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。但由于抗-HCV存在窗口期、抗-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-HCV,因此,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,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。②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。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,在某些地区,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%~90%。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、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、内镜、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。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;共用剃须刀、牙刷、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。 2)性传播: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。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,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(HIV)者,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。 3)母婴传播:抗-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%,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阳性,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%~7%;合并HIV感染时,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%。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。 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。接吻、拥抱、喷嚏、咳嗽、食物、饮水、共用餐具和水杯、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。 

三、诊断依据

1 、流行病学史  

曾接受过血液、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、细胞成分治疗,或器官移植;有血液透析史、不安全注射史或其他有创操作史,如手术、腔镜、内镜、穿刺、导管、插管、口腔诊疗、针灸、美容、纹身、修脚等;有既往有偿供血史;有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史;职业暴露史;有与他人共用牙刷、剃须刀等日常生活接触史;有与 HCV感染者无保护的性接触史;出生时其母亲为HCV感染者。  

2 、临床表现  

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,部分患者有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腹胀和右季肋部不适或疼痛。部分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有轻度肝脾肿大,少数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,部分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。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肝病面容、黄疸、肝掌、蜘蛛痣及轻度肝、脾肿大。部分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肝病面容、肝掌、蜘蛛痣、黄疸及腹壁或食管、胃底静脉曲张,以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。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腹水、肝性脑病或消化道出血史。 

3 、实验室检查  

生化学检查异常: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多有血清 ALTAST 升高,部分患者有胆红素升高。部分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 ALTAST 及胆红素升高。 同时,血液抗-HCV 阳性或血液 HCV RNA 阳性。  

4 、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 

急性、慢性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硬化可呈现不同组织病理学改变。 

5 、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  

急性丙型肝炎  

腹部超声、CTMRI可显示肝脾轻度肿大。  

慢性丙型肝炎  

腹部超声、CTMRI可显示肝脏实质不均匀,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增大。APRI评分常<1.5 

丙型肝炎肝硬化  

腹部超声、CTMRI可显示肝脏边缘不光滑甚至呈锯齿状,肝实质不均匀甚至呈结节状,门静脉增宽,脾脏增大。肝脏弹性测定(参见附录C)值提示肝硬化。APRI评分常>2.0。  

、预防措施 

1)倡导无偿献血,拒绝不洁用血:卫生单位应确保临床用血和血制品的质量安全,严格按国家标准采血、供血。 2)有需要手术、血液透析、注射、牙科处理、内窥镜(胃镜、肠镜、食道镜、支气管镜等)检查、生育、美容等服务者,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。 3)洁身自好,远离毒品,拒绝性乱(包括非生理性交、多个性伙伴、性伴吸毒等不洁性行为)。 4)家庭中若有丙肝患者,其个人用具应专人专用,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;若性伴侣为丙肝病毒感染者,性生活请正确使用安全套。 5)育龄妇女应及时体检。丙肝病毒感染者原则上应先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,而后再结婚、生育。 

相关文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