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综合疾控中心炭疽防控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
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。人类炭疽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。内蒙古是炭疽疫情的多发地区,特别是畜牧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,畜间炭疽疫情时有发生,不但给人群和动物健康造成巨大威胁,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。
在前期炭疽监测基础上和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2018MS08058)的支持下,围绕传染病防控需求,深入系统地分析了1956~2018年间内蒙古地区的炭疽报告病例资料,从人间炭疽的三间分布、疫情变化规律等多角度描述了内蒙古地区人间炭疽的流行病学特征。此外,对炭疽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研究,提高炭疽疫情处置实验室诊断能力奠定了基础。重点对内蒙古分离株进行了SNP、MLVA-15基因分型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,确定了主导SNP、MLVA-15基因型,建立了内蒙古地区炭疽杆菌基因多态性基础数据库,揭示了菌株间存在的流行病学相关性。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10月在线发表于“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”(1区,IF:5.005)杂志上。
该研究是对内蒙古炭疽历史资料的全面的分析和病原菌的深入研究,为内蒙古炭疽疫情调查处置、炭疽杆菌的遗传多态性、菌株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性以及起源进化等溯源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。而且为内蒙古地区人畜间炭疽检测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。
相关链接